健康别再相信这些三伏天养生谣言了专家教
健康
新闻
活动
服务
医院
虽然伏天即将结束,但是暑热暴晒的天气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如何在这段时间做好养生,顺利告别夏天呢?听听养生专家给您支的招。
防暑四大误区
白色的最防晒
将白色、黑色、红色三件衣服放在太阳下暴晒30分钟,白色从37.7℃变成35.2℃,黑色从48.9℃变成了38.4℃,红色从39.7℃变成了34.2℃,红色成为了最防晒的颜色。
白色是短期内不吸收热,但是它会反射紫外线,最容易反射的位置就是面部,有些对紫外线过敏的人有可能会诱发一些皮肤的病变。尤其是加了荧光剂的白色,它对皮肤的损伤的几率就更大一些。专家告诉我们,穿白色的衣服在阳光下暴晒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皮疹等,日光浴或者晒太阳过度之后甚至会有一些皮肤癌的风险存在。
红色衣服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以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如果您长时间在户外,推荐选择面料透气吸水,款式宽松的深红色衣服。
雨后凉爽去锻炼
暑邪是一个阳邪,有发散的作用,所以锻炼后微微出汗是有消暑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出汗之后会耗津,造成心液不足。
夏天暴雨之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会感觉到水气弥漫,湿度加重。雨后天晴出去散步,有的人会感觉到胸闷,不舒服,甚至觉得头昏、恶心,就和湿热相杂有一定的关系。
藿香正气防中暑
藿香正气是非常普遍且轻易就能买到的药物,在症状诊断不明朗的情况下不要擅自用药。
藿香是一个辛温发散的药物,以热毒反应为主的人吃藿香正气就适得其反了,藿香正气适用于湿重于热或是寒湿的患者。
夏季应该以热制热
夏季养阳的理论是对的,三伏天的三伏贴来治疗疾病在中医上是治未病的范畴,这个疗法应该是有一个适应人群的,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适合去做三伏贴,都要以热制热。适合去做春夏养阳治未病的人群有: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寒性咳嗽的;风湿性疾病范畴内的,如类风湿关节炎;有过敏性疾病的,如过敏性鼻炎。
三伏天不要用滋补的食材。温热甜腻有助湿的作用,不但不养生,可能还会让暑热加重。室内外温差控制10度以内,不要让空调一直吹。
暑病
在中医温病学派中,有一著名的湿热病篇,将湿与热的关系分成了三类,就是热重于湿、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它们其实就叫做暑病,都会出现中暑的情况。这三种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怎样判断自己属于哪一种至关重要,除了症状之外,还可以通过舌象自我判断。
热重于湿
?症状表现:
身热稽留,汗出不退,胸闷泛恶,四肢倦怠。发热是持续的,一般是高热为主,即使出了汗,发烧也不退。
?舌象:
舌质厚腻,特别红,舌苔偏黄。
?三伏天调理方法:
绿豆最适合热重于湿的患者,湿热并重的患者也可以食用。但绿豆真正有效防暑的部位其实是绿豆衣,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如果感觉身体很热,嗓子疼,建议去药店买绿豆衣,或者把绿豆煮开,但不要煮成绿豆沙,大概半个多小时,绿豆一开,熟了之后,喝煮绿豆的水就有绿豆衣的作用。体质虚寒,湿重于热,寒湿的人群不适合绿豆衣。热重于湿的人群不适宜用藿香正气!
湿重于热
?症状表现:
渴多不饮,四肢烦疼,昏沉困倦,发热缠绵。一般以湿邪为主,身热不阳,这种热或者有温度的升高,或者没有,主要是四肢沉重,人倦怠疲乏。
?舌象:
舌体胖大,舌质颜色偏淡,舌苔白腻。
?三伏天调理方法:
针对湿重于热,专家推荐冬瓜仁,搭配炒杏仁与炒薏仁,组成三仁汤,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功效,也很适合湿重于热的患者。把冬瓜仁掏出来,洗净晒干,可以进行炒制或者剥开直接食用,或者用冬瓜仁直接煮汤。三仁汤特别适合用于寒湿和痰湿的中老年人群。易生痰,早晨起来老觉得咽部是黏黏的,想咯痰,而且每次都能咯出一些痰的中老年人最适合用三仁汤调理。偏于阴虚,一点湿邪都没有的人不适合食用。
湿热并重
?症状表现:
发热汗出,口渴,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可能没有明显的不舒服的症状表现出来,更多的发生在中年人群。
?舌象:
舌质偏于淡红色,舌苔偏于黄色,舌根白,舌尖偏红。
?三伏天调理方法:
荷梗比荷叶消暑功效更强,具有解暑清热,理气化湿,通气宽胸的功效,最适合湿热并重的患者。对治疗夏季胸闷,心脏不舒服,憋闷等有很好的效果。把皮削掉,切成段,可以加点肉或是其他食材炒菜吃,或者直接煮水吃。干荷梗一般用10-15克的量,鲜荷梗削皮之后量比较少可以多用几根。
来源
BTV养生堂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hjs/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