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几个要素,帮助孩子获得优质睡眠
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睡眠是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但相比于孩子的语言、认知、动作等其他问题,睡眠问题通常得不到家长足够的重视,然而,它却会加重自闭症状,影响孩子的日间功能和情绪行为表现。
今天,我们就和家长分享该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获得优质睡眠。
舒适的睡眠环境
安全、安静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无论是单独睡或与家人合睡,家长最好能够让孤独症儿童每晚都在同样的环境下睡觉。
孩子晚上睡觉时,卧室温度适宜、安静、无光或弱光。如果孩子怕黑,可以开小夜灯。睡前不要听收音机、看电视、使用电脑或听音乐,卧室周围应尽量没有噪音。
仔细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孤独症儿童可能对特定声音比正常儿童更敏感,如流水声和家电声。孤独症儿童也可能对睡衣和被盖有特殊的触觉要求,仔细观察儿童是喜欢宽松的,还是紧一些的睡衣呢?喜欢紧厚重的还是轻一些的被盖呢?
积极的就寝程序
积极就寝程序是一系列简短、可预见、可期待的睡前活动。可预见强调的是孩子自己能想得到,或在家长引导下可想得到;可期待强调的是孩子知道做完一项活动,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积极的就寝程序可帮助孩子放松,为睡眠做好准备。每晚进行相同就寝程序,这种稳定性能让孩子变得安静。睡前要避免刺激性游戏、看电视、玩电脑、强光和剧烈活动等。
睡前15-30分钟开始进行就寝程序。幼儿的就寝程序较为简短,一般应在15分钟内可完成。随着年龄增加,就寝程序需要更长时间,但不要超过一小时。
如何建立积极的就寝程序
1、尽量在儿童卧室内进行(除洗澡和刷牙等事项外)。
2、按照固定顺序进行。
3、提供视觉支持。
可将就寝程序制成图表,帮助孩子看到每晚需要,按照同样顺序进行的每项睡前活动,也帮助家长监测儿童遵守情况。如儿童对图表不感兴趣,也可以用每实物代表每项活动。
4、选择能让孩子安静的活动作为就寝程序。
培养规律的睡眠习惯
坚持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特别注意,就寝时间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定时适当:如果安置儿童过早上床睡觉,可能会造成入睡困难。如果孩子上床后要花很久才能睡着,建议将就寝时间延后半到一个小时。
随年龄增长,儿童倾向睡得越来越晚,但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很多儿童周末会晚睡晚起,睡得时间较长,但建议周末与平时的睡眠时间变动不要超过一小时。
晨醒时间:即使儿童晚睡,最好也按平时时间起床。如果儿童坚持要晚些起床,但也不要超过一小时。很多家长可能认为,"回笼觉"对儿童有利。但事实上,儿童起床时间越规律,晚上的睡眠质量越高。
午睡:如果儿童年龄还小仍需要午睡的话,应保持午睡时间的规律性。小睡最好在孩子卧室里进行,并不要晚于下午四点。
饮食:平时和周末要规律地吃早餐。晚上不宜吃太多,但睡前的小点心(如奶酪、饼干或水果等)可能对儿童入睡有一定帮助。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早温暖的阳光,夜晚宁静的月光,会帮助儿童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当儿童早上醒来后,第一时间拉开窗帘,让阳光洒满整个房间。白天小睡时也不必拉上窗帘,享受日光浴的欢乐。如果儿童夜间睡觉怕黑,允许开小夜灯。
独立入睡是关键
急不得,慢慢来。
儿童学习独立入睡需要一个过程,急不得,要慢慢来,或许会花几个星期。如果过去儿童一直需要家长躺在旁边才能睡着的话,可尝试几个晚上坐在床边陪儿童入睡,然后再换成坐在床边的椅子上陪伴,以后就每天把椅子离儿童远一点,直到家长能离开到儿童看不到的地方。家长做这些的时候,还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rysc/10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