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养生早知道

白癜风的相关症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3.html

出伏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正式谢幕。

不过,接着我们却将迎来最凶险的34天!

8月20日—9月23日秋分,共34天,为什么这34天最为凶险?

因为接下来的日子,秋燥会很明显,不仅很多地方的白天依旧很热,而且早晚温差也很大,最大可能到10多度!

暑热未散,秋凉已至,这对身体健康很不利,各种疾病正在蠢蠢欲动!

正是俗话所说的“早晚凉飕飕,中午热死牛”!

而昼夜温差大,最受影响的是:血压波动,心脑血管疾病爆发!

很多人认为夏天炎热气温高,或者冬天寒冷气温低,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其实,夏秋交替的这段时间,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期!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阳气大为损耗,体内湿气也越发沉重,所有才有秋乏的现象。想要积聚阳气,祛除湿气,只需一个超级简单的招数:养好背部就够了。

秋后养背,人活百岁

俗话说,秋后养背,人活百岁。

经过一个长夏,体内积聚了的寒湿、毒素、浊气……秋后无疑是最好排出的时候。

养背就等于养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这才是治疗万病的根本。

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针对肝火过盛有很大缓解。同时还能达到疏通气血,养阳祛湿的效果,可以说一招就能解决几十种病。

背部保养法

几乎到美容院,不管做什么项目,都有开背这一个步骤,“国医大师健康”给大家分享的养背法,可不要花什么钱,但只要坚持这34天,就能养出好身体,足以应对将近半年的漫长冬天。

1晒背取暖

找一个晴天的下午,将背部面朝阳光,享受一场温暖的日光浴。

在中医里,这种日光浴又被称为“天灸”。意思就是上天赐予的艾灸。通过日光的照射,我们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都可以受到滋养,里面的血液和水分都可以促进循环。

2衣服保暖

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凉噢!尤其是现在秋老虎作恶的时候,千万不要将背部裸露给空调,因为风寒会容易侵入我们的背部,让身体的腑脏受损,冬天会非常难熬。

3多搓背

这种“折磨”背部的方式,不仅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还能补肾强肾,增强人体的活力。

可以夫妻之间互捶,也可自己买一个捶背的小工具,没事的时候就捶捶。

记住这5点,健康少风险

1穿得暖一点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子气血活,内热大,少穿一点好。

但是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加一件长袖“薄衣”,然后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因为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2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且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多吃: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葡萄、梨、枸杞;

多喝:温热的蜂蜜水。

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介绍,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4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玉米须茶。

中医院杨国华主任医师点评:玉米须,甘平,中医认为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高血糖、高血脂、鼻窦炎、乳腺炎等。

用玉米须鲜品30克或者干品15克,加冷水毫升煮开后再煮5分钟就行了,如有条件晚上睡觉之前再煮一杯喝。

因为玉米须有利尿将糖降血压的作用,有低血压、低血糖的人记得不要喝。

5泡得“多一点”

立秋后多泡脚非常好:可以润肺润肠,滋阴降燥;可以改善睡眠;可以辅助降血压。

但这里有个小技巧:泡脚后,要左手搓右脚底板50下以上,右手搓左脚底板50下以上。

END

注意的是:此时泡脚、搓脚,都要以身体发热为好,不要到出汗的地步。

出伏又迎秋燥,真是不让咱们省心,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健康地度过这个多事的夏秋交替时节。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rysc/10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