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货郎进藏完成日喀则市拍
漫步土地肥美的庄园,记录陇原智慧人生
纪录电影《货郎进藏》完成日喀则市拍摄,走向中尼边境
文/郑晓龙
日喀则市为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地区,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地区,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国境线长公里,国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以上,日喀则年人口72万,辖一个市辖区和17个县。
日喀则建城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后藏曾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藏语称“溪卡孜”,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4月28日《货郎进藏》摄制组,乘火车抵达日喀则市,下午我在日喀则市经商的秦安县兴国镇康坡村商人王庆,王叔的带领下沿日喀则桑珠孜区江洛林路,开始走访在这里经营的秦安商人,后又在教武场经营鞋贸的中山乡缑湾村商人刘自生,刘叔的引见下结识了在本地经营饮料、副食品、日用百货批发的诸多秦安老乡,后期摄制组得以顺利完成了拍摄工作。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大的政策背景之下。地处秦安县东部山区的中山乡、兴丰乡、王尹乡、古城乡属于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的高山区,人多地少每亩地小麦产量在斤左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世代农耕生活,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上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等自然灾害让这里贫困交集。人生最初的追求都在于解决自我的温饱,民以食为天。既然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那么为了生存,为了奔上富裕的日子。就得走出去,哪怕前面的路艰辛无比,只要选择了就不会回头,因为他们怀揣着一个梦。这就是牺牲自己的一生去闯荡去打拼,造福子孙后代。80年代中山乡元锋村(张家湾自然村)的一批秦安货郎敢为人先,全村多数人选择则进藏经商,他们自己筹资金,自己搭班子开始了“秦安货郎担”走上世界屋脊的传奇人生。
年,年仅18岁的秦安县中山乡元锋村(张家湾自然村)人豆应得,带着40元钱进藏。那时的他年轻而且勤快,一路上帮着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国营运输司机房师傅擦车看路,司机在沿途的运输站给他管饭,这才到了拉萨,超过半个月的行程自己带的干馍也吃完了,到了拉萨他没有钱住店更没有钱吃饭,只好去向本地的藏族乞讨,找听起来是秦安口音的老乡借钱,最为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在厕所过夜。为了改变自己的穷日子,他没有后悔更没有退缩,一个月后他回到了秦安老家,这次辛酸的行程让他为自己也为元锋村的人打开了一条进藏经商的通道。
第二年他在宝鸡市进了几袋子日用百货,又一次踏上了进藏的路途。这一次他来到了日喀则,今天日喀则市主街道山东路在82年是一大片空地,路上跑的只有马车,没有自来水,豆应得开始在这里摆地摊,后面他带来了村里人带来了自己的亲戚,从一个人几百元的本钱到6,7个人进一车货好几万的本钱,80年代在他们摆地摊的岁月里,一壶一块钱的开水他们6个人要喝一天,就土豆和萝卜两种菜谁都不舍得买来吃,因为为他们大都家里弟兄好几个,而且大都没有娶媳妇。几年地摊下来大家都攒了一点钱,然而下一步是摆地摊还是开商店,他自己没有主意不知道今后的生意该如何去做,这是那个时代进藏经商的秦安货郎普遍面临的困境,商场如战场,一次豆应得在老家进了一车猪肉,这次经营不当让他在80年代欠下了几万元的债,直到结婚时还没有还清。新婚的妻子连巧梅与丈夫患难与共,在年跟着丈夫进藏那时他们在拉萨的第二招待所住大通铺,在日喀则摆地摊。年他们在日喀则昂仁县开了自己的商店叫做“永飞批发部”,煤油的价格贵就烧汽油做饭,吃的是风干的挂面,很少买面粉做馒头,一车货的装卸都靠自己。孩子呆在秦安老家,有时候父母两三年才回一趟家,就这样夫妻两度过了他们的创业岁月。3年他们又开始在日喀则市代理经营副食品。如今豆叔的日喀则圣强商贸有限公司,成功代理分销健力宝系列、王老吉、拉萨啤酒系列等诸多知名品牌。大学毕业的儿子,从小体谅父母创业的艰辛,性格独立,他的成长从未让父母费心,他选择在大学毕业之后继承父母的事业,一代人创业一代人守业。这是无数的进藏的秦安商人共有的幸福追求。
无独有偶,在日喀则,中山乡元锋村(张家湾自然村)还涌现出张富春、张晓军、张贵春、张建明、张小鹏、张小岩、张富喜、等等一大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藏从摆地摊经营日用百货到代理分销各种知名商品、食品的秦安商人。
年张富春带着元的本钱来到日喀则开始摆地摊,两三年以后他带来了自己的弟弟张晓军和张贵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开商店,今天距日喀则多公里的路程在当年要走三天的时间。兄弟三人从他们的汇丰嘉兴批发部开始一步步发展,做百货生意做品牌饮料。今天他们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农夫山泉日喀则地区联营公司、娃哈哈合盛商行。分销可口可乐系列,在定日县代理拉萨啤酒系列。公司化的经营,兄弟之间的团结协作正在让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在秦安人进藏经商的大潮之中,兄弟之间互帮互助的例子比比皆是。位于日喀则市教武场东门的凯达百货就是秦安县中山乡元锋村的张小岩、张小鹏兄弟共同努力的结果。凯达百货批发部主营地板胶、地毯、小五金、文体用品、日用百货、小电器等,从90年代初期进藏至今的发展,凯达百货供应日喀则市17个县城,并取得良好的信誉度。
做品牌一直是进藏的秦安商人,在地摊经营商店经营的发展变化之后的蜕变。70年代出生在中山乡(原古城乡)郭洼(屲)村的贾金贵,自幼受贾增宝、贾增庆、贾福禄等一批80年代货郎担进藏的父辈的影响,铸就了他精心经营品牌的性格。成为日喀则市杭州纳爱斯集团代理商的他,细心打理他的雕牌、年润发、纳爱斯等诸多中国知名品牌。
教武场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是目前日喀则市最大的服装鞋帽和日用百货批发市场,80年代这里是废弃的深沟。后期在几代秦安商人的地摊经商的影响之下,政府将这里发展成了今天的市场。如今来自甘肃秦安、临夏、甘谷等地的商人在这里大批经营鞋帽、服装和日用百货。他们学会了藏语习惯了本地的生活,他们从几千里之外的厂家进来货物,满足藏族人的各种生活需求。不辞辛劳兢兢业业只为自己的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只为自己的子女受到高等的教育。
毗邻教武场南门的江洛林路,同样是来自秦安县的日用百货商、鞋帽商的开店之所。0年进藏的秦安县兴丰乡老庄村人李来成,18岁时出门干过毡匠,后期又在青海省干货郎。30岁进藏的他靠着自己的商店为两个弟弟修房子娶媳妇,又供给自己的儿子和两个女儿上学。父亲无论吃多少苦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名牌大学,他的邻居中山乡缑湾村的刘有胜也靠着自己开的商店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跟着师傅刘有胜来到日喀则经商的秦安县中山乡吊湾村人李富满,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摄制组受到来自甘肃省清水县红堡镇麦牛村的医生刘桂壶的邀请,采访拍摄了他的卫青诊所。刘医生在0年后进藏先在那曲地区给老乡打工,后来到了日喀则市开诊所治病。高原的艰苦让他难忘,更让他难忘的是无数的甘肃老乡在这里经商的峥嵘岁月。
感谢日喀则市所有的秦安老乡对纪录电影《货郎进藏》的大力支持和赞助,感谢日喀则市委宣传部、桑珠孜区委宣传部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以及为我们提供拍摄的车辆。感谢日喀则市域峰商行王叔以及他的儿子王玉玺对我们拍摄的策划和协助,感谢教武场刘自生刘叔的引见以及李来成李叔和众多老乡对我们食宿的关心和帮助。一路走来没有你们的支持不会有《货郎进藏》的顺利拍摄。看到你们总会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省吃俭用常年在外奔波忙碌,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幸福的天地。祝愿你们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并祝你们生意兴隆,事业更上一层楼。
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北京中科白殿疯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hjs/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