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指数大揭秘到底该注意什么VOG
太阳崇拜早已是过去式——要是看到某人在大中午的太阳下把自己给烤了,你反倒会很吃惊。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都了,我们都知道,暴露在阳光下意味着晒出黑印、色素沉淀,以及更加严重的黑色素瘤。
现在,我们对紫外线的效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然而说到具体细节,还是会有不少困惑:用多少?多频繁?防晒指数多高?最后一个问题格外关键——美国皮肤科学会近日的一项研究证明,指数(尚不可用)的防晒功效可能强于已经属于保守的指数50。
还有实验室环境和现实生活的差异。“在实验室条件下测量防晒指数的时候,防晒霜的施用量是每平方厘米2毫克。然而我们平常一般每平方厘米用0.5毫克,再多视觉上就没法接受了,”皇家内科医学院皮肤专科顾问医生JustineHextall说。如果我们只用了达到保护效果所需量的25%,那平常用的那种普通的SPF15防晒霜可能就没太大作用了。最后,就算你打算下点重本在防晒上,究竟什么牌子最合适你的皮肤类型呢?为了让你的人生少一点艰难,《Vogue》为你整理了今夏安全日光浴的终极指南。
术语表
UV:紫外线,一种比可见光更高能的光,可以分为A和B两大类。
UVA:可以把A当成Ageing(老化)。这类光会穿透到皮肤最深层,破坏细胞结构,导致黑印、色素沉淀和黑色素瘤。
UVB:可以把B当成Burning(晒伤)。UVB光影响的是皮肤表层,导致晒伤以及癌症。
广谱:可以同时防护UVA和UVB。
SPF:防晒指数,表明有效防护的时间长短。比如SPF15让你可以比没有任何防护的人在阳光下多待15倍的时间,不会出现晒伤。
要用多少防晒霜
“你需要在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涂抹2毫克,那么用在面部、颈部的量,应该盖满你的掌心,”MolecularCosmetics创始人、被奉为“吸血鬼美容”(VampireFacial)幕后推手之一的BarbaraSturm医生说。“一定要让皮肤有充分的时间吸收防晒霜,就是说在涂抹后要等至少15分钟才能接触阳光”。
要擦多频繁
只要阳光直射超过五分钟,就需要用防晒,并且每两个小时要再抹一次。如果打算下水的,不管那些防水标签上面写的什么,皮肤干了以后最好再抹一遍。
阳光照射
Hexall医生还说,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你应该待在阴凉处——即便这时候也要按时抹防晒,尤其是如果在泳池边或海滩上;那些反光的表面会把不良射线反射到你身上。
如果你是可穿戴科技的爱好者,理肤泉将于明年推出的UVSense应该排在你的心愿单前列。那是一个小传感器,可以贴在拇指甲上(看上去有点像美甲),会在三个月内检测你的UV暴露情况。连上app后,它会在你进入危险区时警告你,还会向你推荐合适的防护产品。
皮肤类型
任何皮肤类型和肤色都需要广谱防护、高SPF和按时施用。但具体到不同类型的肤质,你可能需要找到合适自己的防护品。以下是应该遵循的原则:
针对敏感肤质
对敏感肤质人士,找到正确的防晒用品可能会比较费工夫。留意标签上写了加入香味的,千万别买,寻找那些向来对敏感肤质比较友好的品牌——我们最爱的是理肤泉的AntheliosUltraComfortXL50+。如果你的眼部区域反应格外大,试试氧化锌防晒棒,比防晒霜要更厚,可以作为一种物理屏障。
针对油性皮肤
防晒霜会堵住毛孔,导致起疹子,所以如果你是油性皮肤,不要选择任何基于化学品的配方(留意成分表里那些以ose、ate、ene结尾的单词)。试试矿物防晒,其中的成分起到的作用就像是反射阳光的镜子(看看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另外可以寻找控油配方——建议试一下HeliocareGelOil-FreeSPF50。
针对容易色素沉淀的皮肤
把你的调色面霜全都换成高防护性的SPF50调色防晒霜。还可以同时使用一种维生素C产品(前提是浓度低于5%),因为维生素C可以减少黑色素生成。
针对苍白、敏感的皮肤
苍白而敏感的皮肤是很不喜欢太阳的——如果你的皮肤是这个类型,多半已经知道日光浴时常会导致皮肤的突发反应。不过还是有些产品能帮到你。“选用含有类黄酮葡糖基芦丁(AGR)的防晒霜,这种强效抗氧化剂可以缓解发炎反应,”Hexall医生说。试试优色林EucerinAllergyProtectionSun-CremeGelSPF50,另外再吃一些番茄红素补剂,有助于提高抗氧化剂水平。
晒色注意事项
出门带上芦荟胶,可以缓解晒伤。
使用含有玻尿酸、大豆精华和泛醇的产品,可以保湿、缓解炎症。
穿着棉质服装,让皮肤得到充分呼吸。
在接受皮肤治疗(比如激光和换肤)后至少等三个礼拜再接触阳光。
不要用类维生素A和去角质磨砂膏,比如甘醇酸和水杨酸,这些东西会导致皮肤更敏感。任何基于维C的产品浓度需要在5%以下。
不要在喷香水、抹油后晒太阳,在接触紫外线时会导致发炎。
不要使用石油基产品;它们会把热量留在皮肤里,加剧晒伤。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rysc/12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