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轩讲堂晒太阳能避免骨质疏松吗
晒太阳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弥补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的缺陷,但并不能保证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症状,从近些年来的研究数据来看,并没有什么单一的影响因素能够避免骨质疏松的出现。
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
适当晒太阳对于健康确实有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晒太阳是把双刃剑,而它的“保健功效”和“危害”,都来自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晒太阳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只有合成维生素D有确切科学依据
网络上列出了晒太阳对于人体健康的种种“功效”,其中有确切科学依据的是合成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维生素,在人体对钙的吸收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不爱晒太阳易致骨质疏松”,是指晒太阳不足导致体内维生素D缺乏,从而影响钙的吸收,最终导致骨质疏松。除了帮助钙的吸收,维生素D还有许多其他的生理功能。所以,维生素D对于人体健康,确实非常重要。
维生素D是人体一种必需的维生素,人体不能自行合成,需通过日晒或食物摄入获得[。常规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并不多,如果单靠饮食的话,并不容易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人体内绝大部分维生素D来源于由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合成。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生成前维生素D3,再依靠皮肤温度转为维生素D3,由淋巴等转运吸收入血,再经肝和肾中羟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而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促进骨的形成,对防治骨质疏松有一定的作用。
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可由雌激素因素、遗传因素、营养状况,以及物理因素导致的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引起,多以单方面的晒太阳不一定能预防骨质疏松。
晒太阳也不能太过度
晒太阳也有其害处,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长期积累的紫外线照射还会导致皮肤干燥和衰老。
晒太阳能够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这并不影响它对人体造成伤害。紫外线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在美国,许多人喜欢日光浴或者用紫外线照射皮肤,每年有万例皮肤癌出现,其中转移性黑色素瘤导致人死亡。
冬季外出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点至10点,下午2点到4点。这个时间段的紫外线对钙质吸收作用更大,而且正是气温比较高的时候。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喜欢长时间晒太阳,认为晒得时间越久,补充的钙质越多,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每天坚持晒太阳30~60分钟即可,无论哪个季节,尤其是中午12点至下午2点,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此时的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也有很多人都选择在室内晒太阳,殊不知室内晒太阳只得到了阳光的温度,却拒绝了阳光的“营养”。普通玻璃窗户可以阻挡紫外线,玻璃吸收了紫外线之后,人体只能接收到日光中的红外线,所以只会感觉到温度,不会起到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骨质疏松的预防很重要
骨质疏松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治疗起来效果也比较慢,一旦骨折也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
1、一级预防:应该从儿童以及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的膳食营养,多食用一些含钙、磷高的食品,比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绿叶蔬菜等。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的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女性产后哺乳期不宜过长,应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
2、二级预防: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1次骨密度的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的对策。同时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相关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骨转移癌、肝硬化等等;
3、三级预防:对退行性骨质疏松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可使用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声明:图片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岐黄轩中医馆--专业治疗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骨刺)等慢性疼痛;调理宫寒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等女性疾病;中医药体质调理身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hjs/8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