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川藏记第八站日喀则再往西
4月25日晚上虽然日喀则海拔4000米,但经历过几日的高海拔长途跋涉,倒也习惯,睡的不算好也不算太坏。
26日早上起床吃过早饭后,室外温度不高,但艳阳高照,继续往西。
今天的计划是到达珠峰大本营,网上没有查到珠峰大本营是否开放的信息,但寻思着即便是去不了大本营,能在观景台远观一下也算是不虚此行。
一路天高云淡。
雪山与草原交相呼应。
一路海拔基本上都是4000米左右,雨雪季节全部是冰雪覆盖,旱季沙漠化较为严重。
人烟稀少,看不到一辆车,一个人。
一路要吗是冰雪,要吗是光秃秃的山。
冰雪融化后流水的痕迹,如一道道皱纹一般。
内地援建的新村,藏式住宅整整齐齐,西藏新农村,呵呵。
日喀则市拉孜县的一个小镇子。
318国道5000公里整。
过了此处,便是珠峰保护区的检查站,乘客全部下车,查验每个人的身份证,行动轨迹。
珠峰保护区大门。
就设在嘉错拉山垭口之上,海拔5248米,318国道的最高点,高原反应强烈,注意我的嘴唇已经是紫红色的了,因为血液中含氧量低的缘故。
要去珠峰大本营,需要在国道上下路转珠峰路,果然景区不出意外的关闭不开放,不仅景区关闭,连珠峰路都不给走,可惜了,只能就此止步。
门口留念,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来。
318国道5098km处留念。
难以慰藉的失望之情啊,吃个棉花糖安慰下。
一人一口。
当天往返行程约480公里,晚上回到日喀则,日喀则夜景。
27日早饭后,打算日喀则逛个半天再回拉萨,于是直奔扎什伦布寺。
扎寺依山而建。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寺有四扎仓(经院),教学显密并重。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大门入口处,藏民免费,游客60元/人。
进门广场处,爬到高处才能拍到五个大殿的全景。五座高大殿宇自西向东在山坡上一字排开,依次是强巴佛殿、十世班禅灵塔殿、四世班禅灵塔殿、五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及展佛台。
不好意思,实在是没有找到一张好一点的平面图,当时导览图也没有好好拍,大家凑合看下吧。我是没看懂这一个个的大殿,估计朋友们真去的话要弄懂这几个大殿也得花个一整天功夫。
进寺之后,都是这种小道上行。
两边都是喇嘛吃住的院子。
强巴佛殿远望。其建筑为典型的藏式平顶碉楼,内部各层之间贯通。
可惜到殿门的时候已经过点了,关了。
下午3:30才开,等不了了。
网上找了张强巴佛殿内这尊号称世界最大的弥勒佛铜像。
强巴佛是未来佛,也是弥勒佛。佛高22.4米,莲花座高3.8米,总高26.2,单一只耳朵就有1个半成人的高度,整座弥勒像均用铜铸成,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与汉地佛寺中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不同,它端庄秀丽,雍容优雅,举在胸前的佛手似乎能轻轻弹去人们郁结心间的千古忧伤和万种愁绪。
再往东走便是第十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释颂南捷)。
释颂南捷大殿进门处,注意地上是镶嵌的绿松石,碧玉等各式各样的宝石。大门里面两个僧人拖着很重的包在拖地。大门外可以拍照,门内就不允许拍照了。
门内地上也是宝石镶嵌,殿内是十世班禅的灵塔,遍布金银宝石。
注意看殿内外的地面,传说中的西藏阿嘎地面。
打阿嘎是一种藏族传统的屋顶或是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利用当地特有的被称之为“阿嘎土”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地面、屋顶坚实、平滑、不渗漏水。同志们想象一下:一群腰围围裙的藏族妇女,手执木夯,分成两组,边夯边唱边走边跳。歌声统一着步调,木棒夯土的声音是节奏,一轮又一轮的合唱,这就是“打阿嘎”。
网上down了一张照片能看到里面的灵塔。
继续往东,是第四世班禅大师灵塔祀殿。
四世班禅的灵塔殿,藏名为曲康吉。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公元年—年)的灵塔十分豪华,这要归功于他对扎什伦布寺的重大贡献,扎什伦布寺初建成时,当时只有大经堂下面一层。规模不大,僧人也不算多,四世班禅时,大经堂扩建到三层,并修筑了其它经堂,这也是扎什伦布寺最大的一次扩建,它对于弘扬佛法,传教授义,扩大扎什伦布寺的影响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经过历代班禅的扩建,才形成了眼下这样的规模。
可惜去的时候也过点了,没进去,只有一个小门通到其它地方。
网上找到一张四世班禅灵塔照片。据说上世纪XX时期,内地革命小将到日喀则来破四旧时,藏民用青稞填满大殿,谎称这是粮仓,方逃过灵塔被毁的劫难。
四世班禅活了94岁。由于他对扎什伦布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僧徒们为纪念他,建造了豪华的灵塔殿堂,用时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时间,于公元年建成,灵塔高11米,花费黄金余两,白银3.3万两,铜7.8万斤,绸缎余尺,此外,还有珊瑚、珍珠、玛瑙、松耳石等共多颗,色彩缤纷,荣耀华贵。这座灵塔外表是用白银包起来的,这也反映出后藏的经济实力远不如前藏,四世班禅和五世达赖的历史地位相当,但布达拉宫中的五世达赖灵塔外包黄金却多达公斤,按现在的金价达5亿以上。
再往东就是班禅东陵扎西南捷殿。
扎西南捷:又称班禅东陵,是五世至九世班禅大师合葬灵塔殿,意为“吉祥的天国”。扎什南捷屋顶用紫铜鎏金覆盖,用法轮、金羊装饰的小金顶错落有序,金光映日。门框上楼空雕刻有龙、风、飞天和“堆经”,雕饰华美,造型端庄。四壁满绘壁画,北壁正中绘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和其两位上首弟子迦叶和阿难,北壁左右绘有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及两位上首弟子贾曹杰、克主杰和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及上首弟子。东壁绘有“萨迦五祖”。把殿两侧壁上绘的是宁玛泥的三位祖师、噶举派的玛尔巴、米拉日巴等祖师;东面二楼回廊壁上绘的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画像,西面壁上画的是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结尼玛的画像。
down了一张照片,讲了下为嘛是这个灵塔是合葬的。
网上down下来的五世至九世班禅灵塔。
年起由国家拨专款万元、黄金.7斤、白银斤、紫铜.5斤、水银斤,宝石、珍珠适量以及大量建材,修复了灵塔。
班禅东陵扎什南捷殿旁边就是措钦大殿,措钦大殿一般每个藏族寺庙都有,就类似于汉传佛教的大雄宝殿。
扎什伦布寺措钦大殿又名大经堂,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历时十二年建成。讲经场四壁,有石凿而成穴居于洞壁的佛教祖师,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形态各异的一千尊佛像和八十位佛教高僧及各种飞天仙女、菩萨。大经堂内,四十八根朱漆大柱遥相挺立,承托殿顶殿堂正中有班禅的宝座。大殿左侧,是公元年,在阿里古格王觉五扎蚌资助下扩建的大佛堂,当中塑造了一尊高十一米的弥勒佛像,佛像面部形态慈善和蔼,端庄娴静,由尼泊尔工匠与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着高两米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经堂里面是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修行炼法的浓厚气氛。
大经堂前,有个六百多平方米的讲经场,这个场是班禅对全寺僧人讲经及僧人辩经的场所。
站在扎什南捷殿二层走廊看措钦大殿的广场。
身披黄色袈裟等着进殿的喇嘛。
喇嘛进殿先脱鞋,喇嘛的鞋子都一样,底子很厚,用布带缠到膝盖上。
这个门里面便是坐的密密麻麻的喇嘛们在诵经,游人和藏民可以在里面单方向的走一圈,可以给喇嘛施舍物品和钱财,可以拿走喇嘛回赠的酥油,供果,但是不允许拍照。
网上找了个照片,基本上就这个阵势。
其中一个小喇嘛挤眉弄眼的拿手跟我比划,一看到旁边大喇嘛凌厉的眼神便立马坐正大声诵经。
再往东便是展佛台。
展佛台下一座新修的经院。
札什伦布寺的白塔。
绕塔的藏民虔诚无比。
唯独这只猫,慵慵懒懒。
路遇一个时尚的藏族美女。
网上down的一个全景照,比较漂亮。
再来段视频。
下图请横屏
札什伦布寺全景,费了很大功夫拍的。
偷偷爬上这个三层楼顶,才拍到的。
最后,就是日喀则的桑珠孜宗堡,是不是有点像布达拉宫。(感谢普达的长镜头,才得以在楼顶上拍到一个古堡的全景)。
桑珠孜宗堡:桑珠孜宗的宫堡,这座宏伟的山巅宫堡建筑是日喀则的地标式性建筑,位于桑珠孜区(老日喀则市的新名)的宗山上,人称日喀则小布达拉宫。建于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宗堡分四层,有房屋多间。元顺帝钦封的“大司徒”强曲坚赞掌统全藏大权,他将乃东王朝下面的藏区划分为13个大宗,在每个宗修建了一座宫堡式建筑,集合寺庙与政府的功能,桑珠孜宗堡掌管乃东藏区、后来是西藏的事务。桑珠孜宗的宫堡是最后一个修建的,级别更高,规模大于江孜古堡等。
古堡入口,现在是日喀则博物馆,只可惜因为疫情,没有开放。
下图请横屏
站在古堡的后山上俯瞰整个日喀则。
这一圈走完,已是下午3点光景,直接驱车上路,直接奔拉萨往回走。
按照最初的计划,本打算从318国道转219国道直接奔新疆去,但是查询了下天气,另外从路上认识的旅友那边得到消息,唐古拉山下大雪,所以不管是走青藏线还是走317国道,还是走219国道往新疆走,道路都不甚通畅,而且独库公路目前还是关闭状态,从珠峰脚下的拉孜县到阿里地区狮泉河镇,这1000公里路况好走但海拔都是四千米往上,部分地方超过五千米,估计要走3天,高原反应折腾起来老人小孩都受不了。
即便到了狮泉河,从狮泉河到新疆叶城的这1000公里更是难走,所以,掉头回拉萨,转滇藏线奔昆明去。
日喀则直接奔拉萨,276公里,其中差不多一百多公里是高速,大约四五个小时即到,再宿拉萨。
后记:1、敬请各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hjs/7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