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输血管上的路桥人

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而在路桥人眼里,提起抗战,除了会不自觉地想起茅以升在无奈中炸毁了钱塘江大桥的情节外,还有滇缅公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日本封锁中国沿海港口、封闭滇越铁路的形势下,抗战初期新筑成的滇缅公路一度成为中国抗战大后方陆上惟一的国际交通线,承担着外国援华物资的输送和中国以易货形式偿还给英美等国物资的出口,为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年8月底,滇缅公路已整整建成了77年,而那些参与建设滇缅公路工程及其外围工作的路桥人是功不可没的无名英雄。本文选取其中3人稍作介绍,挂一漏万,以示纪念。

抗战爆发后,年8月26日,日军封锁了从长江口到潮汕的中国海岸和船只,9月5日,又进一步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海外的全部中国。年下半年,武汉、广州相继陷落,困守于西南重镇重庆的国民党政府急切地要打通通往东南亚的通道,修筑新的国际交通线就提上了日程。滇缅公路从年底开始修筑到年8月正式通车,期间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此路的建成对于中国战区乃至整个东南亚战区都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被誉为“抗战输血管”。

生命线——滇缅公路

年10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建设滇缅铁路由于工程过于艰巨,暂缓修建,而滇缅公路的建设则马上着手进行。11月初,即确定了滇缅公路的路线。滇缅公路的修筑,可以从中国的昆明连接缅甸港口城市仰光,把中国的西南大后方与国际连接起来。国际援华物资和中国政府用外汇购买的战略物资就可以通过相对安全的仰光港上岸,经过火车运到缅北重镇腊戌,然后再经过汽车从滇缅公路运到昆明、重庆,中国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到中国的大后方,滇缅公路肩负着中国坚持抗战的生命线的重任。

滇缅公路不仅穿越了中国最崎岖的山区,而且也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怒江和澜沧江。在年间,怒江和澜沧江上一共架起了3座大型的钢索大桥。它们分别是惠通桥、昌淦桥(以著名桥梁专家钱昌淦名字命名)和功果桥。这些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没有它们,整个滇缅公路的畅通就无从谈起。

年8月底,经过20万云南人民的艰苦努力,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滇缅公路的建成是一个奇迹,机械设备很少,几乎全靠双手,即修成了这条公路,只花了8个多月的时间,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奇迹。据不完全统计,有两三千人将生命永久的留在了这条公路上。

滇缅公路开通以后没有任何形式的通车典礼就马上投入到抢运抗战物资之中。滇缅公路的通车打破了日本困死中国的企图,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通车后的滇缅公路每天都在为抢运中国的各类抗战物资,有效的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年,日军轰炸滇缅公路全线,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滇缅路封锁委员会”,出动飞机多架次,轰炸这些公路和桥梁。每次轰炸之后,驻守在桥边的工程抢修队就及时对大桥进行抢修,这些负责抢修桥梁的人很多都是当年建桥的工程技术人员。

老兵——王伯惠

抗战中,他赴缅甸在中国驻印军中担任翻译,亲历打通滇缅公路的种种战役。他与国民党抗日名将孙立人是校友,参与创办东北清华中学(鞍山一中前身),出任校长时年仅23岁,他叫王伯惠。(《桥梁》杂志总第21期“人物”)

王伯惠年生于四川,年考入西南联大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北大、清华、南开在抗战期间联合成立的大学。因北大、南开均无工学院,王伯惠实际上考入了清华的土木工程系)。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此时,中国沿海一带已被日军占领,国际军援物资运输完全依靠滇缅公路,为保卫这条唯一的国际通道,中国派遣10万远征军赴缅作战。年2月,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因中国驻印军各团、营都配有美军联络官,需要大量翻译,中国政府决定:征调国内各大学应届毕业生从军做两年翻译,王伯惠成为其中一员。

此时,国民党抗日名将孙立人正向西南联大工学院征要翻译。年2月16日,王伯惠一行15人飞抵印度,接受十天军事训练后,赴密林深处的新38师指挥部面见到孙立人。第二天,王伯惠就被分到工兵营,此时,驻印军正攻打孟关。孟关是缅甸北部重镇,驻印军采取远程迂回至敌后的办法,突袭日军。日军溃败,师团关防印章被驻印军缴获。王伯惠将这枚印章拓印多份,分发各参战部队留作纪念。一天,当地人前来报告:几名逃散的日军躲在附近的草丛里,王伯惠等人立即前往抓捕。

年秋天,孙立人任新一军军长,王伯惠调至新一军军部翻译室。一天,翻译室主任通知他:“军长想在密支那修建一座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墓址选在城郊一片树林里,军长要求你具体提出规划。”他马上着手制定方案,但因部队已南下八莫、军部必须跟进,公墓一事只好搁浅。

攻打八莫期间,孙立人就派人取道南下,占领了中缅边界重镇南坎。南坎位于瑞丽江边,江的对面就是中国云南,因此必须架设跨河大桥——贝雷吊桥。架设任务由美国两个工兵连负责,新一军派王伯惠前去学习和协助。一个多月后,吊桥建成,王伯惠乘车过桥体验了一次“回国的喜悦”。事后,他写了一份修建贝雷吊桥的技术报告寄回母校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这本《悬索式贝雷吊桥军用技术规范》,他于年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年1月27日,新一军攻克芒友。同日,国内的滇西远征军攻克畹町。芒友和畹町是滇缅公路上缅、中两国的边界城市,相距28.3公里。紧接着,新一军与英国军队在乔梅会师,反攻缅甸战斗全部结束。缅甸之战,是二战期间中国军队作为主力参加的唯一一次国外战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第一次派兵出国御敌的战役,共歼灭日军18万。

年5月,新一军开始空运回国,前往广西。王伯惠被派往密支那机场作翻译,办理军运,直至7月最后一批伤病员运送完毕才起程回国。到达广州后,他被分配到军务处管理汽车和工兵器材,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密支那没有建成的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竟在广州得以修建。他奉命负责监建。

年8月初,王伯惠由孙立人安排来到鞍山创办东北清华中学,孙立人还成立了一个董事会,自任董事长,董事共有7人,均为留学美国的清华大学校友。在这所学校里,23岁的王伯惠担任校长。

年5月,孙立人被罢黜兵权调往南京。年2月19日,鞍山解放,清华中学改名为新华中学,老师们留校任教,王伯惠则被鞍山专署推荐到新组建的辽宁省政府,由此,他成为我国公路桥梁界的巨匠。

王伯惠八十岁生日时,曾就读东北清华中学并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炮兵副部长的赵文光贺诗一首:巴蜀精英志弥坚,苦读联大寄西南。投笔从戎征印缅,抗日救国冒烽烟。兴教清华誉东北,运筹筑路壮岭南。泰松华柏春常在,敢与彭铿战一盘。

西段总指挥——段纬

滇缅公路从下关到畹町这段全长公里的路程,是当年在抗战紧急关头年12月至次年8月,仅用短短9个月时间赶修出来的。主持抢修这一段当年被称为“滇缅公路西段”的工程总指挥和技术上的主要负责人是云南省著名的道路工程专家,当时的省公路总局技监(总工程师)段纬。

段纬,年生于云南省蒙化县(今彝族回族自治县)。年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科修业,学飞机制造,之后到法国里昂大学进修土木工程硕士。年他学成回国返滇,受聘为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土木工程系教授,为云南籍的第一个专职土木工程学教授。翌年,唐继尧任命段纬担任云南航空大队副大队长,后升任队长,同时兼任云南航空学校校长和飞行教官,他亲自教学生驾驶飞机和汽车,参与培训出云南第一批航空人员。据考,段纬是云南籍的第一个飞行员和飞行教师,也是云南航空事业的重要开拓者。

从年1月开始,段纬负责领导滇东路工处的工作,主持修筑云南省连通内地的第一条省际公路——滇黔公路滇段(后延至贵州盘县)。在此期间,段纬还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滇东马过河大桥及宜良汇东大桥。

年12月段纬奉命参与勘定滇缅公路西段路线,历时3个月,越过深山峡谷,渡过两岸险峻的澜沧江,为修筑该铁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为打破日寇的封锁,急需修通滇缅公路西段(从下关至畹町),以连接缅甸仰光港的国际运输线,史称“抢修滇缅公路”。年1月,省公路总局设立“滇缅公路总工程处”,段纬为处长,驻保山主持这项重大工程。段纬受命于危难之际,负责统一指挥、管理7个工程分处,并且担任技术上的第一责任人。其大多数时间深入工地,精心策划、妥善部署,翻山越岭,走遍了全路线,深入现场,具体指导,从踏勘、测量到设计、施工,事事过问,指挥这样一支20万人的筑路大军和人数众多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段路程翻越云岭、怒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等6座大山,跨越澜沧江、怒江等5条大江,整段路程基本上是穿越有名的横断山纵谷区,经历世界闻名的东方大峡谷,工程浩大艰巨,且气候复杂、恶劣,怒江两岸及其以西的许多地段,恶性疟疾蔓延,施工期限紧迫,当时段纬已年近五旬且患有高血压病,施工期间他几次积劳成疾,几乎危及生命,但都坚持就地医治,抱病工作,不离职守。9个月新修通公里的干道公路,铺设或改善东段路面余公里,消息传出,震惊了全世界,被美国总统罗斯福、各国专家和新闻媒体视为世界公路修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英国《泰晤士报》连续3天发表文章指出:“只有中国人民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得到。”

抗战胜利后,段纬奉调到滇越铁路滇段管理处任副处长,参与了修复滇越铁路碧(色寨)河(口)段的筹划工作。年,昆明区铁路管理局成立,段纬任副局长。年12月云南起义后,他任代理局长。年,他奉调到省人民政府担任顾问、参事。同年,他不顾年高体弱,亲赴滇西参加了鹤庆、剑川等地地震灾区的救灾工作。年5月1日因脑溢血病逝于昆明,终年67岁。 

抢修总工——李温平

年2月李温平生于福建,15岁以特优成绩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备班,两年后升入交大铁路建筑系,年大学本科毕业,年初赴美攻读硕士学位,接着又转到著名的密西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正在他勤奋撰写博士论文之际,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他立即向校方提出回国参加抗战的请求,校方看他救国心切,破例同意他回国续写论文。

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路线全部被切断,为了打破封锁,国民党军委会战运局奉令改建滇缅公路为双线及铺柏油路面,并将此任务交给正在重庆公路总处工作的李温平。

李温平即刻赶赴云南,当即投入改歪线降陡坡整路基的战斗,督率一万多民工和技术人员紧张施工,亲自示范洒柏油技术让民工学习,终于提前完成了任务,得到公路局奖励。日军见经此线运入不少军援物资,便加大轰炸力度,先后出动上百架次飞机轰炸,李温平同护路人员一起,舍命抢修,保证战时运输,不少人为此献出生命。

滇缅公路是我国第一段沥青路面的铺设工程,过去每天只能通过辆汽车的土路,铺上沥青后一天可过辆。畹町至昆明过去要走一个多星期,现在只需三四天。年共有13万多吨军用物资由这里运往抗日前线。沥青路面浇筑完毕时,李温平获得了滇缅公路局局长颁发的奖状。

年初,全面反攻开始。中美双方签订了怒江战役协议,双方联合抢修滇缅公路。在云南保山的工程指挥部,美方工程兵团薛德乐上校将其助手贝克中校和李温平博士叫去,要求两人各自回答:“从昆明至怒江边惠通桥公里,若全部改为双车道需多少工料?”贝克和李温平分别把自己估算的数字写在手心里,再同时伸手摊在薛德乐面前。上校看后,当场对李温平说:“你是我的总工程师!”李问:“为什么?”薛说:“您二位,一个是美军中校,多年在公路上施工;一个是中国的公路工程师。你们的估算数字相差不到2%。我相信我的助手贝克中校,更相信你这个留学美国又在中国公路上工作多年的博士。在中国公路上和你们共同合作,我更相信你的估算,所以你是我们工兵团的总工程师!”就这样,李温平当上了滇缅公路抢修工程的总工程师。

李温平等率领一支精干的修桥队伍抢修惠通桥时,日军从山上向大桥射击,修桥队伍时有伤亡,抢修工作的艰巨和危险难以想象。司令员限令30天通车,可是他们在美军协助下仅用了15天就完成了任务。

鉴于中国和印度之间“驼峰航线”之漫长而艰难,为加快对日本的反攻,美军驻华指挥官史迪威尔将军提议修建中印公路,从印度列多到缅甸密支那,再从密支那到中国云南腾冲、保山,从而接上滇缅公路,使盟军的援助物资得以从印度经陆路运抵昆明。这一次,李温平又被委派与美军合作担任工程处副处长,负责与美军工兵团联络,并协助组装美军空运来的筑路机械等。在工程遇到困难时,李温平向美方建议采用大爆破方法,使工期大大缩短。这是我国首次将爆破法用于公路建设上。

八年抗战中,李温平参与了湘潭、湘黔铁路新线工程、川滇东路、川中公路、乐西公路、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黔桂公路、湘赣公路八条公路的修建。

年4月,因“协修中印公路著有功绩”,李温平获国民党军委会颁发的陆海空一级奖章一枚;日本投降,国民政府又颁发给李温平抗日胜利勋章一枚。美军总部也奖给李温平锦旗一面,上绣中印公路路线和通车日期,并将李温平的功绩呈报美国政府,由杜鲁门总统授予美国自由勋章,存于五角大楼。

全国解放后,中美关系未及改善,直至38年之后的年7月,李温平才去美国出席这场特殊的授勋典礼,这时他已72岁了。薛德乐将军郑重地将那枚睽违已久的“自由勋章”挂在了在李温平的胸前。

李温平的这枚勋章,不仅记录着这位工程师的卓越功绩和他个人的光荣历史,更是中国人民悲壮的抗日战争的见证! 

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南后方的一条历时最久,运量最大的国际通道,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坚持抗战的交通大动脉,没有滇缅公路就没有中国的持久抗战,滇缅公路为整个抗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此向所有参与修筑滇缅公路的人们、保卫滇缅公路的人们致敬!

(此文根据相关媒体及网站整理)

(编辑:于抒霞)

关于举办“第四届国际正交异性桥梁会议暨(中国)钢结构桥梁论坛”的通知

于抒霞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沈阳哪家好
白颠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hjs/3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