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及治疗
即(OP)
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OP的风险因素:高龄、绝经后女性、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咖啡及碳酸饮料、少动和制动、膳食中钙和(或)VD缺乏、光照少(户外活动少)、吸烟、酗酒(>2次/d)和药物等。
可引起或加重OP的药物有:锂盐、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肝素、苯妥英、质子泵拮抗剂(≥1年)、甲状腺素(过度替代或抑制的剂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骨质疏松症分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种:
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OP;
③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典型的临床表现:1.疼痛
疼痛部位包括胸、背
2.脊柱变形
0P严重者可有身髙缩短和驼背。下肢肌肉痉挛(“夜间睡眠中柚筋”),指(趾)甲变软、变脆和易裂。
3.脆性骨折
诊断病史和体检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确诊依赖于X线检查或骨密度测定。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公认的骨密度检查。与正常年轻人相比,骨密度下降2.5个标准差诊断OP.
即: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1.0为正常
药物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1钙剂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韩摄入推荐量mg(元素钙量)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mg,故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mg。
2维生素D成年人每日摄入推荐量为IU,老年人因摄入和吸收问题、户外活动减少日照不足和皮肤合成维生素D3的能力下降(约为成人的40%),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老年人维生素D推荐剂量为~IU/d。口服补充天然维生素仏最为安全。当有肾功能减退时,其25-OH-VD3转变为1,25-(OH)2-VD3的能力降低。宜用阿法骨化醇或骨化三醇。
患者教育脆性骨折是可防治的。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用规范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预防策略包括如下。
(1)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和低盐的均衡膳食,适度运动,戒烟少酒,少饮咖啡和碳酸饮料。日光照可以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促进骨钙沉着。上臂暴露日光浴15~20分钟,但需注意的是,紫外线受到玻璃、防晒霜阻隔,因而隔着玻璃晒太阳、涂肪晒霜去户外对增高体内维生素D是没有效果的。北讳35°以北地区冬季的日光照度不足以合成维生素D。
(2)预防跌倒和外伤降低骨折风险锻炼是OP治疗和预防的重要内容,少动或制动可引起骨质量下降,及肌肉质量的减少,建议缓慢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每天行走30分钟,每周2~3次抗阻运动。
(3)查骨密度年龄女性>65岁、男性>70岁、或有骨折史的65岁以上男性至少需要查1次骨密度;骨密度的复査间隔尚无定论。
(4)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坚持规律服抗OP药,注意服药方式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5)补充钙剂以清晨和睡前各用1次为佳如采取3次/日的用法,最好是于餐后1小时服用,以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rysc/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