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还要冷40天这个部位万万冻不得,
俗语云:“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
虽然已经立春有一段时日,但是倒春寒时不时会带来顽强的冷空气,一不留神就会让疾病钻了空子。
立春后,容易冻出四种病1、感冒
冷空气刺激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2、胃病
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3、心脏疾病
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4、脑梗
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女不冻脚,男不冻背立春后,防寒保暖依然是养生头等大事。寒邪侵犯体表,轻则感冒发烧,严重时会侵袭内在脏腑和经络关节,引发胃痛、关节痛,甚至心脑血管意外。男女生理特点不同,对寒邪的防护也各有侧重,一旦受冻,极有可能留下难缠的病根。
女不冻脚
脚踝虽然并不起眼,可是它上面分布着近十个重要的组织。并且,脚部同时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脚踝可以说是联系两个心脏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接通枢纽。如果脚踝受凉,直接会对身体造成一系列损害。
不单单是脚踝,因为脚离心脏最远,是全身阳气最难到达的地方,而多数女性气血比较虚,会有足部冰凉的症状,倒春寒时节,脚部的保暖就更加不能忽视了。
男不冻背
男性以阳气用事,阳气在体表发挥防护作用。而背为一身之阳,循行于后背的足太阳膀胱经就像铠甲一样保护着内在脏腑。如果忽略背部保暖,寒邪趁虚而入,铠甲就会崩塌。
寒冷可通过背部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引起腰酸背痛,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导致各种不适。肺心病、哮喘等也常与背部着凉有关。
「5招告别手脚冰凉」
手脚冰凉往往是长期的生活习惯、劳累、养护失宜所致,要从起居、饮食等方面调养。
?睡前泡脚
泡脚是缓解手足冰凉的有效方法。
在盆中加入40℃左右的水,浸过脚踝,浸泡一会儿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可以再增加一点,看个人的耐受情况。同时两脚不停地活动或相互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每次持续20-30分钟,以身上感到微热为止。可配合艾叶、生姜或中药包效果更佳。泡脚后要立刻用毛巾擦干,并穿上保暖袜子。
?动动脚趾
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经络理论认为,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故脚的二趾、三趾粗壮有弹性。另外,胃肠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捶捶脚心
用拳头轻轻捶击脚心,每次50-下,使之产生酸、麻、热、胀的感觉,左右脚各做一遍。通过捶击来刺激脚底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可收到健身防病之效。
?多晒脚心
早晨或傍晚脱掉鞋袜,将两脚心朝向太阳晒20-30分钟,专家称之为脚心日光浴。阳光中的紫外线直射脚心,能促进全身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提升内脏器官的活力,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此法对佝偻病、鼻炎、贫血、低血压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药膳食疗
平日煲汤时可加入少许温阳益气之品,如人参、肉桂、鹿茸;也可加入少量补阴之品,如枸杞、桑葚,以防温补太过而生燥热。
「3招让后背暖起来」
?穿件棉背心
年龄稍大者,除了一般的防寒外套外,最好再穿一件紧身的棉背心或皮背心,不让背部受风。
?每天晒晒背
天气晴好无风时,可一边运动一边晒太阳,最好在9点之前,阳光不太烈时晒背,不要太长,以1小时左右为宜。
在晒太阳时,还可以摘掉帽子,让阳光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人体,效果更好。
?拍打后背
背部脊柱两旁共有53个穴位,这些穴位是联络脏腑的通路,拍打后背可以疏通全身经络,刺激调节脏腑功能。
方法:站立,全身自然放松;双手张开,一手拍打颈部及上背部,另一手拍打下背部,拍打50次,然后交换上下手,再拍打50次,每天1~2次。
春天就要暖着过其实说到底,还是老祖宗留下的春捂习惯,虽说男女重点保暖的部位不同,男不冻背,女不冻脚,这并不是说,男人就可以冻脚,女人就可以冻背了,各有侧重而已。
百岁药王孙思邈也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因为经过一冬的养精蓄锐,开春后毛孔从封闭状态开始舒张,阳气也从五脏六腑向体表发散,若这时候被寒风吹到或被湿冷的雨水淋湿,风寒或寒湿长驱而入,会引起发烧怕冷、头痛身痛、鼻塞喷嚏、咳嗽咽痛、关节疼痛等。而且刚刚升发的阳气也会被扼杀,对一整年的健康影响很大。
所以早春不要着急脱去保暖衣物,适当的“捂一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为了预防疾病。
内容来源:网络综合自生命时报(LT)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ysx/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