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均寿命创新高,却仍然落后香港,原因
最近几天,日本人均寿命创新高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日本厚生劳动省30日发布报告,显示年日本人均预期寿命创新高,女性为87.32岁,男性为81.25岁。
厚生劳动省称,由于癌症、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等恶疾死亡率的下降,导致了日本人均寿命再次上升。
人均寿命最长的仍然是中国香港地区,女性为87.56岁,男性为82.17岁。
而我们国家,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岁。
............................................................................
有研究对比,多少看见一些长寿的端倪。
一、人居环境优越
街道非常安全方便,居民出行很愿意选择步行,城市绿色多,经常能看见老人在清晨打太极或练气功,随后一起吃饭聊天。
香港和日本气候都不太热,也不会太冷,生活变得更轻松、更舒心
二、可以获得优质的食品,饮食清淡
它们地理位置优越,很容易获得新鲜的鱼类、水果和蔬菜。
香港卫生署将4月定为“开心‘果’月”,旨在鼓励市民养成每天吃水果的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日本人的年人均鱼肉食用量为53.68千克,是美国人和西班牙人的两倍多。
冲绳的百岁老人吃饭都很慢,咀嚼充分,每日三餐都只吃八分饱。
营养专家安赫拉·金塔斯说,日本人严格遵循避免肥胖的“黄金规则”,即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搭配的膳食结构。
官方数据显示,日本人口的肥胖率仅为5%,大大低于美国的33%和西班牙的26%。
三、老年人得到真正尊重
年轻的家庭成员通常比较注重确保家庭老年人的福利。
亚洲人讲究“孝道”,即尊重父母、长辈,这一美德对于年长的人来说,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是至关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工作不受歧视或冷漠。
日本很多老人即便老了还一直在工作,即便是老年,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很高,
香港大部分百岁老人一直工作到90来岁。分享自己的学识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
他们保持着每天阅读和写字的习惯。
除了保养和锻炼身体,百岁老人们还非常注重保养自己的大脑,每天进行脑力锻炼,其中包括算数、书法、朗读等项目。
已逝的香港大亨邵逸夫活了岁,生前曾经说:“我的最大乐趣是工作。只有保持工作才能长寿。”
在90岁以前,他还每天坚持上班。
四、高效低价的公共医疗
港人寿命竟全球称冠,实在堪称奇迹。其中,首功无疑是香港的公共医疗系统。
香港卫生署奉行“不容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适当医疗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也不向高收入人士收取更多费用。
患重病,医院住院每天仅收港元,如果病人经济困难,甚至连这元也可以减免。
在日常保健方面,在公立医疗系统大多为免费。
香港城市狭小拥挤,急救非常高效,打电话叫救护车90%都能在12分钟内到达,大量心脏病和重伤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抢救。
日本的医疗服务也是相当发达,服务由民间提供,医疗费用由政府负担,
既保证了效率,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般如果有什么感冒、头疼、发热等情况,日本人的第一反应是去附近的诊所看看。
这些民间医疗非常靠谱,完全不用担心小诊所质量不过关,日本实施着极其严格的医师准入制度,
在日本,住普通病房不需要交纳住院费,只有高级病房才会加收服务费。
住院期间不准家属陪同,只能在规定时间探望。一日三餐等生活问题,医院负责。
五、坚持锻炼身体
香港老人喜欢在自家院子里养花、种菜,经常在户外活动,也喜欢走出家门去结交新朋友。
但香港人工作繁重、压力大,有运动习惯的港人不到5%,
不管爱不爱运动,香港确实给爱运动的人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香港有很多海岛和远足径,一到周末,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和家人朋友去浅水湾晒日光浴、去大澳渔村钓鱼、去爬狮子山……
在香港的吐露港边,晚上10点多,也能遇到一些身穿骑行服、戴着头盔的专业骑车人飞驰而过。
香港很多酒店里有提示运动,比如,保持身心舒泰……从缓跑开始
我们已为阁下悉心设计了缓跑路线图,让您能于绿茵环抱的自然美景中享受缓跑乐趣。
坚持锻炼身体是日本老年人延缓衰老的“诀窍”之一。
许多七八十岁以上的日本人依然每天锻炼身体。他们从小时候做广播体操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六、追求完美、永不服输
百岁老人性格各异,但他们有一些共同之处:真诚、果断、细心、乐于社交、保有好奇心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
保持健康积极的行为举止和面对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性格特点有助于延年益寿,
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阿尔弗雷多·图奇说:“日本人善于最大限度发挥事物的功用,做事追求完美和极致。”
高桥顺子说,百岁老人经常谈及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望,他们很少游手好闲,总是找事情做。
调查显示,日本老人的就医频率更高,因为他们更希望早点了解病情以便积极治疗。
而香港人,越老越忙可能也是长寿秘诀。
我们知道很多人退休前还很精神,退休后无所事事,身体反而垮了。
在香港,退休的人还要反过来上班。为什么呢?因为香港没有退休保障制度。
香港本地有句话叫,手停嘴停,只有公务员退休有退休金,很多人退休了就“手停嘴停”,
意思是假如我60岁退休了,我马上就没有收入了,我嘴就要节约了。这就迫使很多人60岁退休以后,重新开始工作。
你会在香港看到很多的士司机,六七十岁还在开车。
人活到老,工作到老,这也许是香港人长寿第一的重要原因。
七、饮食养生功不可没
如果说港人的长寿秘诀,高效而低价的公共医疗体系是公众健康的坚实保障,那么香港独具特色的饮食养生也功不可没。
“同年纪的香港女性,比内地的女性看上去至少年轻10年”,一名中医如是说。
对于港人寿命全球最长,香港中医学会会长汪慧敏表示并不意外。
她认为,跟其它地区相比,港人更愿意花钱去购买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用于日常饮食,因此获取营养更丰富。
不少人来到香港,常常会在街旁小药店中看到正冒着泡煲中药的药煲。
中医药在香港的普及程度,也远超内地,
医院并不大开中成药,大多选择不同的药材和季节调理进补。
本地逾个注册中医师多在各个社区的药店中驻诊看症,或在街道旁自营小型诊所,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有中医表示,除了孕产妇、中年妇女、老年人是常客之外,现在越来越多30岁以下的年轻人也定期看中医。
中医药早已深深融入了大众的生活。
在中西融合的香港,不少西式食疗也有大量追随者,成功案例时时见诸媒体,保健养生也是百家争鸣。
而日本,日本料理也相当讲究:
注重保持原味,清淡而不油腻;
量少但是种类多,营养全面。
重视应季食品,跟着时令季节而改变,
以海产品和新鲜蔬菜为主,肉类为辅。
日本人做菜主要以煮、烤、炖、生食为主,这些方法保留了食物原本的鲜味,
几乎不怎么用油,如果要用,也是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且用量也不多。
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食物的营养成分。
日本饮食精细,均是鱼、肉、蔬菜、豆类、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碟、小碗盛装的,花样繁多。
其实,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每顿饭虽然吃得不多,但能保障摄入多种营养成分。
这些生活习惯,基本都是面向着健康和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ysx/1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