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看出伏养生指南

三伏天终于过去了,8月20日就正式出伏啦!

但是,8月20日(出伏)到9月23日(秋分),这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这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虽然“凶险”的说法有些夸张,但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此时确实容易复发和加重。

有人形容这段时期的天气是“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就导致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以下这份《出伏养生指南》,请一定要收好!

1

出伏后,一定要多吃这些

银耳被誉为“长生不老药”“延年益寿品”“菌中之王”,有滋补生津、润肺养胃、嫩肤美容的功效。银耳性质平和,可以与多种食材搭配,煲汤、煮、炖均佳。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这个时候正是莲藕成熟的季节,其营养价值很高。莲藕有清热润肺、健脾止泻、益肾固精的效果。

南瓜性温、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一定量的铁、磷,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

山药不仅有“神仙之食”的美誉,还是极好的“食物药”,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并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茄子性味甘寒,可散血止痛,有收敛、止血、利尿、解毒作用。外用可敷治肿毒,擦洗冻疮。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

2

出伏做好6个“一点”1穿得暖一点

我们常说“春捂秋冻”,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小孩子气血活,内热大,少穿一点好。

但是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加一件长袖“薄衣”,然后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因为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2吃得“润一点”

“出伏”之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且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多吃: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木耳、芹菜、香蕉、苹果、葡萄、梨、枸杞;

多喝:温热的蜂蜜水。

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造成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介绍,当你血压升高的时候,你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的范围,你的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4喝得“多一点”

这个时候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玉米须茶。

中医院杨国华主任医师点评:玉米须,甘平,中医认为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高血糖、高血脂、鼻窦炎、乳腺炎等。

用玉米须鲜品30克或者干品15克,加冷水毫升煮开后再煮5分钟就行了,如有条件晚上睡觉之前再煮一杯喝。

因为玉米须有利尿将糖降血压的作用,有低血压、低血糖的人记得不要喝。

5泡得“多一点”

立秋后多泡脚非常好:可以润肺润肠,滋阴降燥;可以改善睡眠;可以辅助降血压。

但这里有个小技巧:泡脚后,要左手搓右脚底板50下以上,右手搓左脚底板50下以上。

6背部保健“多一点”

俗话说,秋后养背,人活百岁。

经过一个长夏,体内积聚了的寒湿、毒素、浊气……秋后无疑是最好排出的时候。

养背就等于养五脏六腑,调的是我们的心,肝,脾,肺,肾。疏通经络,袪除体内寒湿,促进背部经络的排毒、排汗功能,这才是治疗万病的根本。

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针对肝火过盛有很大缓解。同时还能达到疏通气血,养阳祛湿的效果,可以说一招就能解决几十种病。

背部保养法

几乎到美容院,不管做什么项目,都有开背这一个步骤,“国医大师健康”给大家分享的养背法,可不要花什么钱,但只要坚持这34天,就能养出好身体,足以应对将近半年的漫长冬天。

1晒背取暖

找一个晴天的下午,将背部面朝阳光,享受一场温暖的日光浴。

在中医里,这种日光浴又被称为“天灸”。意思就是上天赐予的艾灸。通过日光的照射,我们背部的膀胱经和督脉都可以受到滋养,里面的血液和水分都可以促进循环。

2衣服保暖

千万不要让背部受凉噢!尤其是现在秋老虎作恶的时候,千万不要将背部裸露给空调,因为风寒会容易侵入我们的背部,让身体的腑脏受损,冬天会非常难熬。

3多搓背

这种“折磨”背部的方式,不仅可以振奋人体的阳气,还能补肾强肾,增强人体的活力。

可以夫妻之间互捶,也可自己买一个捶背的小工具,没事的时候就捶捶。

4扶阳针灸

扶阳针灸补充阳气简单而快速。做过三伏灸感觉效果不明显的,这个时候抓紧做做扶阳针灸,阳气充足好过冬!

3

出伏注意6个“不能”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例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也不能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

平时不要喝太多的水或者喝水太快。因为如果喝水太多或者太快的话,会让体内的水分迅速增加,加重心脏的负担,有时候还会感觉到呼吸难受、胸闷等。所以喝水只需摄取自己所需的水分即可,也不要喝水太快。

秋季吃冷饮的危害是很大的。秋季本来昼夜温差大,温度较低,人体免疫系统容易遭到侵袭。如果吃很多冷饮,会使得胃内的温度降低,从而影响胃酸分泌和消化酶作用,影响胃的正常消化。

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且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胃肠不好的朋友,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中医讲究睡“子午觉”,子时是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午时是11时至13时。午休有助于养心,同时也能让老年人恢复精力。但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午睡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出伏之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因此要注意保暖,不可贪凉。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子、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感冒、颈椎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很大程度上与贪凉有关。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与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医针灸推拿科:谢一兵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简介

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特色技艺简介2

中医扶阳针灸疗法

体质调理与排浊降脂减肚腩

中医认为阴阳平衡人体才能健康,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衰退的一种表现。人体的功能衰退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气血不足造成,而阳气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有阳气充沛,升降出入有节,机体才会生机旺盛,长生而久安;也只有阳气充足,药效或针气才能顺利的到达病所,疾病才能快速痊愈。

“中医扶阳针灸疗法”属“三伏针灸”的一种,是运用扶阳理论,利用温热灸与中药敷贴或喷涂扶阳,并在阳气旺盛的状态下,运用毫针、浮针、埋线、刮痧或耳穴按压等综合手段,使经络畅通,气达病所,促使病邪与浊气排除,达到治疗慢性病或调理体质的目的。

“扶阳针灸-体质调理”适用于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畏风畏寒、体虚反复感冒、脾胃虚弱宫寒、痛经、四肢不温、容易疲劳乏力等病症的治疗与调理,对于“未病防病、已病治病、病愈防复发”成效斐然。

“扶阳针灸-排浊降脂减肚腩”适用于大肚腩、全身肥胖及其衍生的“四高”、慢性荨麻疹、湿疹、牛皮廯、痤疮等病症的治疗与调理。

注:针对荨麻疹、湿疹、牛皮廯、痤疮,谢医生还分别配制了抗过敏喷剂与痤疮喷剂进行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ysx/104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