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爱的这道菜竟是一类致癌物世卫相关
但是,这种挚爱之情,不像一件绉纱那样能留下实在的痕迹,纵然穿衣用的绉纱在工艺品中算是寿命最短的,但只要保管得当,五十年或者更早的绉纱,穿在身上照样也不褪色,而人的这种依依之情,却没有绉纱长。
——川端康成《雪国》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下称《癌症清单》),包含了四类,除了近期热议的马兜铃酸,“中国式咸鱼”也出现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不止人们爱吃的咸鱼,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酒精饮料、槟榔果、家庭燃烧的煤、二手烟等都在其中。
这份致癌清单公布后,网友们开玩笑说,“这下咸鱼再也翻不了身了。”
看到这里
很多地方的小伙伴可能郁闷了
咸鱼可是非常下饭的家常菜啊
胃口不好时
拌一块咸鱼可以吃两碗饭
那究竟还能不能吃咸鱼了?
咸鱼里的亚硝基化合物
是致癌的主要原因
在个一类致癌物中,咸鱼编号96,还特别标注出来是“Chinese-style”(中国式)。
其实,中国式咸鱼并非首次上榜,早在年它就已经被确定为一类致癌物
▼▼▼
咸鱼致癌的罪魁祸首是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基化合物。
除了亚硝酸胺带来的风险,咸鱼在制作中的二次污染也不能忽视。比如说,在露天暴晒时,咸鱼会引来苍蝇等小虫子,可能滋生细菌,甚至还有人会喷上驱虫剂。这些因素比亚硝酸胺更难控制,有时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此前媒体多次报道鼻咽癌在广东地区高发(2.89/10万,5.7倍于全国),被指与广东居民喜欢吃腌制咸鱼有关。经过高浓度的盐腌制的咸鱼,在脱水的过程中会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化合物在身体中经过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会造成基因突变,引发癌症发生。不止是咸鱼,生活中会吃到的腌菜、熏肉、隔夜菜等腌制食品也含有致癌物质,比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
不过,对多数吃咸鱼的人来说,并不会就此患上鼻咽癌,严格来说,经常性地吃咸鱼,尤其是在儿童时代经常性地吃,是会把一种“很小的可能性”放大十几倍。可以说,既然它们对于健康并没有什么好处,自然也就是摄入量越少越好。
一个月吃两三次
问题不大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再也不能享受咸鱼这道美味了?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分类的依据并不是谁致癌的能力更强,而是致癌的证据确凿程度。级别越高,只能说明它致癌的证据越明确。
但这并不意味着,吃了列表上的食物就一定会患上癌症,完全不吃就一定幸免,肿瘤的发生还是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咸鱼爱好者可以一个月吃个2、3次,每次吃一小条左右,不要过多摄入,这样影响不会很大。
除了咸鱼,日常还有这些致癌物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安全评价研究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
一类致癌物食物类确定时间主要成分常见食物黄曲霉毒素发霉的花生,自榨花生油等
亚硝酸胺类化合物中国式咸鱼苯并芘烤肉乙醇
酒槟榔素槟榔亚硝酸盐隔夜菜砷及无机砷化合物
雄黄酒,含砷的饮用水
华支睾吸
未煮熟的螺类、鱼类
镉及镉化合物
被镉污染的水和食物,如“镉大米”马兜铃酸包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日常接触类确定时间主要成分主要来源甲醛新装修的家具、福尔马林二手烟吸入二手烟气体紫外线紫外线放射日光浴设备
氡
天然大理石煤的气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烟尘发现于烟囱清洁工的职业暴露皮革尘埃制造修理鞋子和靴子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X辐射X光二类致癌物确定时间成分主要来源丙烯酰胺薯条、薯片、油条等高温处理的食物
黄樟素发霉的生姜黄曲霉毒素M1常见于饲料被霉菌污染的牛所产的牛奶4-甲基咪唑常见于酱油、可乐沥青
暴露于氧化沥青及其在屋顶过程中的排放铅含铅汽油造成的城市铅污染少量芳烃族化合物汽油二类致癌物是指导致人类癌症的证据不明确的物质,简单说就是,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也不一定致癌!
一类致癌物≠最强致癌物
《癌症清单》不是第一次引发公众热议。其发布者是隶属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简称IARC;又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成立于年,是专攻癌症研究的跨政府机构,总部在法国里昂。
IARC的古拉·戈丹博士曾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其表示,自年以来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对多个因素进行了评估,其中有多个被确定为对人类致癌或可能致癌。这些因素包括辐射、化学品、混合物、物理和生物因子、生活行为和病毒等。根据致癌程度的不同,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致癌因素分为5类4级:致癌、可能致癌(很可能是人类致癌物与有可能致癌)、未知和可能不致癌。
在IARC供职的韦罗妮克·泰拉斯告诉记者,中心不设实验室,但有两组人员负责与评估有关的工作。“顾问组”专家要在全球范围内筛选癌症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确定评估主题和对象并向“评估组”推荐,筛选工作持续一年。“评估组”由不同国家的多学科专业人士组成,这些人必须具备独立科学家身份,评估工作集中在一周内完成。专家们要对致癌因素及其危险性进行审议和评估。
在“谈癌色变”的社会上,这样一个分级发布致癌物的机构每次发布消息引起热议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IARC将致癌因子分类,与化学品毒性分级的逻辑不同,IARC的分类是依照致癌证据的充分程度,而非评估风险高低。它只定性,不定量。简单地说,就是当听到一个日常接触的物质“与苯、镉、二恶英同属一类致癌物”或“与砒霜、甲醛同样致癌”的说法时,不必惶恐地认为它的杀伤力同那些厉害角色比肩。
癌症发生是综合作用
要科学防癌
癌症发生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不能起绝对作用。
多位专家表示癌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要加强预防和早期治疗。
欧美癌症发病率高,但其中很多得益于早期筛查发现,生存率要高很多,乳腺癌、结直肠癌尤其明显,如果发现得早,治愈率可高达95%以上。而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没有筛查意识,等到真正出现医院检查,常常一经发现就是癌症晚期。
中国的癌症人数及癌症相关死亡人数每年都在惊人的速度上升,但如果我们足够重视癌症筛查,这些病例中的大多数原本都是可以预防的。
法国癌症潜伏期筛查,是蒙特勒尔与国际最先进的诊疗机构合作的预防医疗项目,是由法国癌症协会开发的全球首发专利项目。法国癌症协会是欧洲顶级专业抗癌研究机构,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顶尖治癌研究专家、学者,先后荣获MG分析检测全球首发科技专利、欧洲多国专利、癌症分子药物阻断剂专利。
法国癌症协会的MG分子检测,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精准预测机体所有癌症的标志物检测。由法国癌症协会会长贝勒波姆教授及团队历经11年研究而成,获欧洲多国专利,填补了癌症检测学的空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zhjs/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