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应该带孩子这么玩
清
明
节气
0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
清明,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在这一天祭拜先人,寄托哀思。也在这一天,懂得珍惜,悟透人生。而对于小孩子而言,清明节还是个未知的概念,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寓教于乐,和孩子在这个清明小长假玩的开心呢?
01
清明插柳
清明插柳”风俗由来已久。民间相传从隋代开始流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隋代,运河刚贯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
而柳树有强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湿润,所“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加上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因此插柳习俗从那时起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
活动准备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
活动过程
①教会孩子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浇水不能太多
②柳枝插完后,教导孩子将工具放好
③与孩子约定好每天给柳枝浇水
活动意义
①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②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02
清明放风筝
古时候,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还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希望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利于身体健康。放风筝时,宝宝可以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活动准备
风筝,风筝线
活动过程
①教会孩子如何安装风筝
②指导孩子放风筝:要先跑一两步,当感受到风的张力有一点托住风筝后,一只手拉住线,另一只手在这只手的一尺高处用食指勾住风筝线,有节奏的勾(往逆风方向)去感觉风的张力,如果张力足就一只手放线,一只手继续勾,风筝飞越高,高处风越大,风就托住风筝,重复这个过程就好。如果风小了,感觉拉着的线不再绷紧,则需要收线。
③结束后与孩子将风筝拆卸,并放回原处
活动意义
①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放风筝是最好的日光浴、空气浴。跑跑停停的肢体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增强体质。
②放风筝的群体性很强,能与孩子增进亲子感情
03
清明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渐渐的,清明节出去踏青已成为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①饮食类:
出行时给宝宝带上在家里经常吃而且营养丰富的食品:如奶粉、饼干、水果等。准备一些小孩经常喝的纯果汁,也可以把水果、蔬菜洗干净后,切成小条、小片放在餐盒中。另外,要带上奶瓶、水杯、保温壶,保证孩子能随时喝上热水。
②衣物类:
替换衣服2件、裤子多带几件、围兜2件,春末夏初,天气变化不定,要带上雨具,预防宝宝被淋湿而感冒,并随身带上外套,以保暖和挡风雨。带平时穿惯的衣服,这样环境变了也不容易造成小孩皮肤过敏。
③药品类:
抗过敏药、晕车药、止泻药、感冒药(成人和儿童用的都要备上)、止痛药、跌打油、邦迪、消毒棉球、面纸、鼻舒、人丹、风油精等。
活动过程
①1周岁以内的宝宝
不适宜远游,通常1周岁的宝宝还不会走路,父母抱着宝宝长途跋涉很容易感到身心疲惫。另外,由于宝宝年龄还小,抵抗力很弱,很容易旅途中生病,而且由于旅途劳累,不容易恢复。
②1—3岁的孩子
应选比较近的游线,可以选择在乘车4小时就能到达的景点,比如居住的周边城市。
③3—6岁的孩子
可以出远门了,但是也不宜长时间乘车。另外,专家建议,爬山活动不适合6岁以下的孩子,因为孩子的体力不适合爬山。
此外,带孩子出游要选择山清水秀、没有危险的地方,行程安排不要太紧,以便于休息。
注意事项
①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尽量不要去一些风险系数比较大的景点,尤其是孩子还比较小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去爬山,玩水,孩子比较容易好动,而且好奇心非常的强,然而机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平衡能力发育还不够玩耍,很容易摔倒,滑落,一定要注意安全。
②看好孩子,防止孩子走丢。
节假日出去玩耍,每个地方都是挤满了人,每个景点几乎都有孩子走丢的现象。一定要看紧孩子,尽量抓住孩子的手防止孩子走丢,而且一定要教育孩子,紧跟爸爸妈妈,记好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万一出现走丢的情况,可以尽快给父母取得联系。
③注意饮食。
出去游玩可能饮食会变得没有规律,而且饮食卫生不能得到保障,尽量保障饮食规律选择干净,卫生的地方饮食,防止出现饮食不卫生发生腹泻、肠胃疾病的隐患。
最后,祝愿每一个家庭,能够在这清明小长假中,玩的开心,让您的孩子在这个假期中能够快乐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rysc/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