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
提起骨质疏松,很多人在脑海里会自动将这词归入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其实不然,骨质疏松和年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医院(河南中医院)骨病一科副主任史栋梁说,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慢性病,无息地侵入身体,而年轻时的一些不良嗜好,是提前患上骨质疏松病的“危险因素”,就连女性减肥也可会影响骨头健康。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开始。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本音频经过后期剪辑处理,并非节目完整音频,想听完整音频,下载河南广播APP)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患上骨质疏松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身体消瘦等,而年轻时经常喝碳酸饮料、熬夜、抽烟等不良习惯则是提早患上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给骨质健康埋下隐患。缺乏维生素D的要注意身体“预警”骨质疏松身体像是银行,年轻时候就是储备期,为年老的身体做准备。35岁前是骨量增值的高峰期,这个时期也是骨密度最高的时期,之后人的生理机能减退,钙吸收迟缓。如果人们年轻时不爱惜骨骼,不储备骨量,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骨质疏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医学上没有治疗骨质疏松的特效药物,所以早期预防尤为重要。
50%-70%的年轻人(指35岁以下)维生素D严重不足。一些人觉得缺乏维生素D对生活没有影响,身体也没有明显反应,不予理会,维生素D不足其实是身体在发出预警,维生素D少了,钙的吸收相应就少了,到一定年纪时,相对同龄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高。
那么,如何获取维生素D呢?补充维生素D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晒太阳,通过皮肤吸收紫外线转换而来。现在的女性以白为美,出门前在身体上涂了厚厚一层防晒霜,穿上了防晒衣,撑起了遮阳伞,“这些都不行,补充维生素D必须得把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一小部分就行,也不能隔着玻璃晒,可以在树荫下,每天只用晒15分钟即可。”
年龄大变矮并不“正常”警惕身体“缩水”3厘米骨头是人体的支架,像是一幢建筑的钢筋。人在35岁以后,骨头的“质量”开始走下坡路,有两个时间点要格外注意。对于女性来说,一是在绝经后的5年内,由于卵巢停止产生雌激素,导致骨量迅速丢失;二是发生在70岁以后。男性骨量丢失时间点则是在50岁后和70岁后。建议处在这几个时期的男女性,每年测一次骨密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骨质疏松症是静悄悄的慢性病,它来得没有预兆,一旦发现时已经是严重阶段。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身体就会变矮,出现驼背等症状,其实这并非是正常现象,而应当怀疑是否患上骨质疏松。如果子女发现父母的身高“缩水”3厘米以上,可以初步判断老人患有骨质疏松,或父母时常感到腰酸背痛,医院做检查,测量骨密度。
虽然骨质疏松不可逆,但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等方式减轻病人的疼痛,腰背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另一个严重并发症则是极易发生骨折。举个例子,别人上下楼梯蹦蹦跳跳都没事,患者搬下重物,就会出现腰椎性骨折。所以带家里的老人测骨密度,实际上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老年人每2年要检测1次骨密度;妇女绝经后,应每年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
“拒绝”骨质疏松怎么做?合理饮食、多运动、常晒太阳平时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患者又应如何增加骨头的强度呢?
瘦子比胖子更容易骨质疏松,当下不少女性为保持身材,盲目减肥,吃得少而且偏食,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影响了骨头的生长发育和减少骨量。
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多吃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虾皮、海带、发菜、木耳、桶柑、核桃仁等,多吃这些食物有利于增加钙的摄入。蛋白质对骨基质的维护有很大作用,满足机体的蛋白质营养需要,可多吃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这类高蛋白食物。另外,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从中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C,促进钙的吸收,“过量饮酒、爱喝咖啡和碳酸饮料,吃得咸,这些都不可取,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很多人以为吃什么补什么,认为骨质疏松是钙流失引起的,便通过吃钙片、喝骨头汤进行大量补钙。事实上,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就骨质疏松而言,身体对钙元素吸收能力减弱才是发病的真正原因。
还应适当进行负重运动,比如跳绳、慢跑、登山、举哑铃等,可增强骨质的强度和骨量,很大程度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除此外,就是多接受日光浴。
一分钟自测:是否患有骨质疏松假如您有一道答案为“是”,就有骨质疏松的可能
1、您的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腹泻吗?
8、女士请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专家简介:
史栋梁:医院(河南中医院)骨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祖传中医世家,医院、医院访问学者;医院进修学习。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委员及高级教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学会委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疼痛委员会委员,王宏坤名老中医工作室传承人。从事中医骨伤风湿临床教学及科研10余年,出版专著数本,发表国家级论文数十篇,国家专利6项。
擅长:掌握针刀、射频、等离子、激光、胶原酶及椎间孔镜等微创疗法;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肩周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风湿类疾病、各类急慢性伤筋骨病、软组织损伤、各种神经性疼痛、骨折手法复位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rysc/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