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伏最后时机,养阳才是正经事
前言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也是阳气最旺盛的时节,马上就要迎来末伏,末伏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三伏天将要过去,此时我们仍然可以借助天地给予的能量,来补充我们自身的阳气。
末伏,通常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称作终伏、三伏。年的末伏时间为:8月11日到8月20日。
阴雨连绵的中伏就要过去,此时乌云散去,阳光照耀,有了些秋高气爽的感觉,古人在立秋后置“末伏”,末伏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三伏天将要过去,也意在提醒人们虽然已到初秋但仍然要避暑热之气。
末伏—防秋老虎
此时已经入秋,所谓“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颇凶。由于暑热最易伤心,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
此时,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合理安排个人起居,做到作息守时,生活规律,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秋老虎”的抵御能力。
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另外“秋瓜坏肚”,对西瓜等宜少食,以免损伤脾胃。
祛湿排寒固阳正当时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而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末伏虽值秋季,但天气依然炎热,我们仍然可以借助天地的能量,祛湿、排寒,养护我们的阳气。
日光浴
阳光是人体阳气的主要来源。每天上午9-10点钟的阳光最好,如果能在早晨进行15-20分钟的日光浴,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适应冬季严寒气候的能力。
运动
中医说“动则生阳”。建议阳虚体质的朋友,加强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能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运动是为了更好地养护和升发阳气,但如果每次都运动到大汗淋漓,反而会损阳气。建议体质不佳、阳气不足者,尽量选择太极、站桩、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或慢跑这类比较轻缓柔和的运动。
日常工作时,也应注意活动,别在电脑前呆太久,最好站起来走一走、踏踏步,都可帮助身体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功法
三伏天是练功最容易出功夫,也是最能排寒湿之气的时候。
身体中的元阳之气弥足珍贵,如何通过后天来补充呢?道医遵循古法调理,因其固有,顺其自然,恢复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和康复能力。正安老学员一定对道家古法养生功不陌生,其中的蛇形步法以督脉的运行配合子午决手印,将宇宙天地中的精气,通过神阙转化为能量,经命门、督脉、百会、过十二重楼(咽喉部位)回到丹田,培补自身元阳之正气。此时择时练习,最能排寒、除湿、补阳气。
适合自己的功法,就是最好的功法,如果你没有学习过道家养生功法,也可以通过站桩及其他导引功法来补充阳气、排出体寒。
艾灸
艾灸此时依然是补充我们能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时节,排湿寒固阳气,为大家推荐4个穴位。
◆◆◆
从中医角度来说,我们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位于腹部正前方的神阙、气海、关元穴是养护阳气的主要穴位。
平时阳虚怕寒,怕凉怕冷者,可在这三个穴位处用揉腹或艾灸的方法提升阳气,抵御内在和外在的寒凉之气,有助血脉流通,真气充盈。
①生命之根:神阙
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神阙穴和人体的元阳、元阴关系非常密切,是护阳大穴,平时也要很好的固护,不要露肚脐。
②维护元气:关元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关是门口的意思,元是人体的元气。是人体元气产生的一个关口,此穴既能产生又可以维护元气。
③补气要穴:气海
位于肚脐下一寸半。是被誉为“补气要穴”的气海穴,这里是人体的气汇聚的地方,它比关元穴补气的作用更突出,临床上常用气海穴治脾胃虚弱。
◆◆◆
④排寒除湿:膏肓穴
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三寸处。
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第七》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药王的话并不夸张,膏肓穴是厥阴病的最底层(厥阴病为六经病之一,可想象成病到最深的那一层)。
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打出来,投入产出比相当高。
精神
善能升阳。《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管是语善、视善还是行善,都是在讲做人做事要去掉私欲,内心光明磊落,多为他人着想,那种累在身暖在心的感受,也是能延年祛病的。
喜则升阳。古人说,喜则阳气生。生活当中应该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兴的事情,看一些欢快的娱乐节目,听自己喜欢的歌曲,读自己喜欢的书,业余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阳气升发。只生欢喜不生愁的人,在古代就被称为神仙。喜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能够保持一颗欢喜心,对身体的滋养是比吃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的。
一起行动起来,把阳气补回来吧!
今日编辑:仙菊
(部分图文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gtaimama.com/rysc/10016.html